■ 采礦行業“5G+工業互聯網”現場工作會召開后,相關部門、地方及企業高度關注、積極響應、主動作為,“5G+工業互聯網”正在引領采礦業掀起新一輪智慧礦山建設熱潮。
5月2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山西組織召開采礦行業“5G+工業互聯網”現場工作會,現場發布“5G+工業互聯網”第一批重點行業和應用場景,深入交流“5G+工業互聯網”在采礦行業的應用情況及未來發展,引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人民網、科技日報、經濟日報、經濟參考報、中國經濟信息社、人民郵電報社、中國電子報等單位紛紛就本次會議內容進行深入報道,網易、新浪、騰訊、搜狐、百度、今日頭條、中國證券網、中國信息產業網、機經網、通信世界等百余家網絡媒體、各地方媒自媒體等就相關內容進行報道或轉載。
隨著會議的召開及宣傳報道的持續發酵,“5G+工業互聯網”在采礦行業應用掀起了一波新的熱潮。
四部委出臺新政
進一步打造5G典型應用場景
6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了《能源領域5G應用實施方案》。實施方案中提出,在未來的3-5年時間里,利用 5G 的高速率、低時延、大連接、高可靠等特性,圍繞智能電廠、智能電網、智能煤礦、智能油氣、綜合能源、智能制造與建造等方面拓展一批5G典型應用場景,建設一批5G行業專網或虛擬專網,探索形成一批可復制、易推廣的有競爭力的商業模式,促進智慧煤礦建設。
四部門聯合印發《能源領域5G應用實施方案》
多地借鑒煤礦“樣板間”經驗
建設5G+智慧礦山項目
山西、陜西、甘肅、青海、新疆、黑龍江、內蒙古、福建、河南、貴州等地新上十余個采礦業“5G+工業互聯網”項目,圍繞采礦生產過程中的遠程設備操控、設備協同作業、機器視覺質檢、設備故障診斷、無人智能巡檢等典型場景,開展應用實踐,構建智能采礦系統。6月初,中國移動新疆公司與阿勒泰富蘊縣蒙庫鐵礦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簽署了《智慧礦山戰略合作協議》,合作利用移動5G、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邊緣計算等技術,重點推進“有軌電車礦洞井巷運輸無人駕駛、地下采礦場精確定位、重型機械車輛遠程挖掘無人駕駛、機電室自動化巡檢、皮帶AI智能監控、VR/ AR增強調度”等典型場景,推動綠色礦山、智慧礦山建設。
6月17日晉能控股井下危險氣體巡檢機器人“瓦力”在塔山礦正式上崗,機器人通過5G網絡遠程遙控終端,以每秒1.5米的速度在井下巷道復雜地形中行走進行危險氣體的檢測作業。同時,晉能控股煤業集團與中國聯通合作,依托5G智慧網絡平臺的大數據分析,在塔山礦推廣應用“網約車”模式,實現了井下無軌膠輪車運行管理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整體運行效率提升了30%左右。
新疆阿勒泰地區智慧礦山簽約儀式
工業企業和IT企業加快技術創新積極探索“5G+工業互聯網”新模式
6月17日,華電集團公司組織召開重點科技項目《井工煤礦用700MHz/2.6GHz雙頻帶5G關鍵技術研究及設備研制》技術方案審查會,在煤礦首次引入700MHz頻段,積極探索工業5G網絡建設方案和運維模式。6月18日召開的“2021中國貴州煤礦智能化論壇及裝備展覽會”上,華為發布了基于工業互聯網的“一網一云一平臺”智能礦山解決方案,通過5G、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構筑一張5G網絡、一體化的云設施、以及標準化集成化的數字平臺,助力生態伙伴提升智能化能力,共同實現煤礦數字化升級、智能化改造。
巡檢機器人“瓦力”在巷道中作業(圖源:新華社)
當前,“5G+工業互聯網”在采礦業表現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巨大的發展潛力,采礦行業正在積極貫徹落實“5G+工業互聯網”現場會議精神,主動探索5G與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在采礦行業的融合創新應用模式,加快探索“5G+工業互聯網”助力“機進人退”,實現井下作業少人化、無人化,推動礦山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加快透明礦山、智慧礦山、綠色礦山建設等方面的新模式新路徑,不斷挖掘和釋放“5G+工業互聯網”在礦山應用的巨大潛能,加快“5G+工業互聯網”在采礦行業率先從打造“樣板間”加速向出售“商品房”的根本性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