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經濟”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經驗,園區作為產業聚集的關鍵載體,既是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調整升級的空間承載形式,又是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衡量標志,它肩負著聚集創新資源、培育新興產業、推動城市化建設等重要使命。隨著工業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工業互聯網園區也在加速崛起,工業園區、高新區、開發區、科技園、特色產業園及各種產業集聚區正在加速引入工業互聯網技術和理念進行建設、改造和升級,既為存量資源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所在城市塑造了新的品牌。
2020年3月,工信部印發了《關于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的通知》,指出要增強工業互聯網產業集群能力,鼓勵各地整合優勢資源,集聚創新要素,培育具有區域優勢的工業互聯網產業集群。2021年10月,工信部印發了《關于組織開展2021年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提出遴選一批工業互聯網園區融合應用新模式試點示范,推動園區的生產、服務、運營和協作模式創新,幫助園區打造資源融合共享、產業鏈分工協作、企業協同創新等多維一體化的新局面。
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積極開展園區相關工作 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以下簡稱“聯盟”)總體組聯合多個工作組及特設組于第十次工作組全會啟動工業互聯網園區的相關工作,共同推動園區轉型和工業互聯網縱深發展: 發布首個工業互聯網園區指導性文件《工業互聯網園區指南》 總體組組織工業互聯網、ICT領域、產業地產相關企業、高校、行業協會等二十余家企事業單位于2020年4月發布該指南,提出工業互聯網園區的內涵、愿景、價值、建設要素、評價指標體系等,推動工業互聯網園區的建設和存量園區的轉型升級。 發布《工業互聯網園區應用場景白皮書》 聯盟需求組與總體組牽頭,在行業內廣泛對接并組織多輪次討論,構建園區“業務維-要素維-技術維-關系維”應用場景體系,并按照“目標用戶-痛點需求-解決方案-價值效果”框架,全面展示工業互聯網園區建設應用場景,為園區的規劃、建設、招商、運營、服務以及園區轉型升級提供具體建設指導。 發布《工業互聯網園區 評價模型》標準 該標準規定了工業互聯網園區在基礎設施、管理保障、協同發展、應用服務、發展成效等維度的評價指標、方法及要求等。該標準的制定將補充我國在工業互聯網園區標準化建設的空白,推動和引導產業園區轉型升級和規范化、高質量發展。 編制《工業互聯網碳達峰碳中和園區指南》 總體組聯合工業互聯網、能源、計量等多個領域的企事業單位,共同探索通過工業互聯網園區為載體推動碳達峰碳中和技術應用,放大碳達峰碳中和園區的規模效應、輻射效應和示范效應,以點帶面有效推動全社會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征集《工業互聯網園區解決方案/案例》 從網絡、平臺、安全、服務、整體五個方向凝聚工業互聯網園區供給側與需求側的典型做法和優秀經驗,拓展工業互聯網園區相關組織的業務模式與發展空間。 征集《工業互聯網園區服務商》 從園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服務商、園區信息系統建設服務商、園區安全服務商、園區解決方案服務商、園區運營服務商、園區規劃咨詢(評測)服務商以及園區其它服務商七個方向評選工業互聯網園區優秀服務商,加快工業互聯網園區供給側生態培育進程。 組織聯盟成員開展“工業互聯網園區主動服務” 圍繞政府服務、園區合作平臺搭建、企業供給能力培育、區域品牌推廣等方面,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參與“福建省園區新基建”專項培訓會,舉辦“成都市數字引領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專題會、“武漢中通服工業互聯網園區工作”培訓會、“數字化引領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廣東站)、“工業互聯網園區成果”發布會、“工業互聯網園區”沙龍活動,線下活動專家、學者反響熱烈,線上會議參觀人數累計達到191萬。 聯盟總體組將持續推進工業互聯網園區的相關工作,為推動園區數字化轉型和工業互聯網縱深發展提供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