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首次提出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劉烈宏解讀國家數據局工作任務。
今年3月,黨中央決定組建國家數據局;10月25日,國家數據局正式揭牌。數據作為關鍵生產要素獲得了全新重視,更加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戰略性資源。那么,支撐數據要素匯聚、流通、應用乃至安全保障的數據基礎設施該如何定義?數據基礎設施應發揮什么功能、如何建設?
劉烈宏首論數據基礎設施
11月23日,國家數據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烈宏在出席第二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數據要素治理與市場化論壇致辭時,首次就數據基礎設施作重要論述。
劉烈宏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數據是新的生產要素,是基礎性資源和戰略性資源,也是重要生產力。當前,數據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關鍵生產要素,逐步融入生產生活各方面,深刻影響并重構著經濟社會運行和社會治理,已成為影響未來發展的關鍵戰略性資源。
劉烈宏強調,黨中央決定組建國家數據局,就是要促進數據合規高效流通使用、賦能實體經濟,圍繞數據要素產權、流通、分配、治理,構建適應數據特征、符合數字經濟發展規律、彰顯創新引領的數據基礎制度;打通數據流通使用的堵點難點,充分挖掘數據要素潛能;推動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高質量發展;推進數據領域科技創新,推動數字經濟領域國際合作等。
劉烈宏認為,隨著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加速發展,對與之相關的基礎設施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構建適應數據要素特征、促進數據流通利用、發揮數據價值效用的數據基礎設施。
劉烈宏指出,數據基礎設施是從數據要素價值釋放的角度出發,在網絡、算力等設施的支持下,面向社會提供一體化數據匯聚、處理、流通、應用、運營、安全保障服務的一類新型基礎設施,是覆蓋硬件、軟件、開源協議、標準規范、機制設計等在內的有機整體。
劉烈宏進一步指出,以5G、光纖、衛星互聯網等為代表的網絡設施為數據提供高速泛在的連接能力,以通用、智能、超級算力為代表的算力設施為數據提供高效敏捷的處理能力,以數據空間、區塊鏈、高速數據網為代表的數據流通設施打通數據共享流通堵點,以隱私計算、聯邦學習等為代表的數據安全設施保障數據的安全。
來源|中國信通院
劉烈宏表示,從能力角度看,數據基礎設施支撐數據匯聚、處理、流通、應用、運營、安全保障全流程。
劉烈宏進一步分析指出,關于數據匯聚,數據基礎設施依托5G、高速光纖、IPv6、下一代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等泛在互聯的高速通信網絡,疊加物聯網、區塊鏈、標識編碼和解析等一系列技術,可以對多源、多維數據進行高效接入、可信登記、精準確權,有效提升數據匯聚環節的廣泛性、便捷性、精準性。
關于數據處理,劉烈宏認為,數據基礎設施利用云計算、邊緣計算、分布式計算、大數據處理、AI分析、綠色低碳等技術,為參與方提供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的數據要素存儲、計算、分析能力,有效推動數據處理環節實現高效率、低成本、高智能。
關于數據流通,劉烈宏表示,數據基礎設施通過數據空間、隱私計算、區塊鏈、數據脫敏、數據沙箱等技術,實現數據在不同主體間“可用不可見”“可控可計量”,為不同行業、不同地區、不同機構提供可信的數據共享、開放、交易環境,有效提升數據流通環節的安全可靠水平。
關于數據應用,劉烈宏指出,數據基礎設施為數據應用方提供通用化的智能決策、輔助設計、智慧管理等能力,幫助數據應用方優化設計、生產、管理、銷售及服務全流程,進一步降低數據應用門檻,提升數字化水平。特別是今年以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數據基礎設施也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最新成果,更好推動數據要素賦能千行百業,促進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
關于數據運營,劉烈宏認為,數據基礎設施通過一系列技術工具和規則手段的協同聯動,推動數據匯聚、處理、流通、應用、交易等功能有序高效運轉,促進數據要素市場的供需精準匹配,保障清算結算、審計監管、爭議仲裁等一系列公共服務高質量開展,有效支撐數據要素市場各類資源高效配置。
關于數據安全保障,劉烈宏表示,數據基礎設施通過隱私保護、數據加密、數字身份等技術手段,幫助各參與方建立數據安全保障體系,推動各參與方在數據合規性建設方面形成最佳實踐,貫穿數據生命周期全流程,確保數據的可信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通過數據基礎設施,不同區域、不同領域的數據資源實現有序匯聚,不同行業、不同機構的數據產品實現合規高效流通,不同參與主體實現對數據資源和產品有效利用,整體推動數據服務千行百業、深度融入社會生產生活,推動數據要素“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
為此,劉烈宏指出,數據基礎設施的建設將與數據基礎制度的落地和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實施一起,共同為數據要素產權確權、收益分配、交易流通、安全治理等核心問題的解決發揮作用。與此同時,數據基礎設施也將對擴大數據產業規模、繁榮數據產業生態、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產生重要意義。
當前,國家數據局圍繞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正在推進系列重點工作,包括豐富完善數據基礎制度體系、促進數據流通交易和開發利用、推動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數據領域核心技術攻關、強化數據安全治理等。
劉烈宏表示,下一步,國家數據局將加快推進數據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一是加強頂層設計,適度超前部署。二是繁榮產業生態,促進產業技術創新與融合。三是開展國際合作,推動國際數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
劉烈宏也呼吁,希望高校、科研院所、產業鏈各界,在數據創新、融合、變革的時代浪潮下,共同推動數據基礎設施概念理論、架構體系、核心技術、標準規范不斷演進迭代,攜手并進,推動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數據基礎制度,激活數據要素價值,譜寫數字經濟發展新篇章,共同為我國數據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讓數據“供”出來、“活”起來、“動”起來
掛牌近一個月來,國家數據局已在多個場合亮相——
近日,圍繞健全公共數據價格形成機制,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會同國家數據局籌備三組聽取相關方面對加快建立健全符合公共數據要素特性的價格形成機制、推動用于數字化發展的公共數據按政府指導定價有償使用等問題的意見,提出將會同有關方面,加快研究建立公共數據價格形成機制和有關制度規定,促進公共數據合規高效流通使用。
11月10日,北京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啟動會上,劉烈宏出席并表示希望北京市在數據“三權”分置制度落地、數據流通交易、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持續探索、先行先試,并將支持先行區在數據要素相關領域積極探索。
第一是探索數據“三權”分置落地,讓數據放心“供”出來。數據資源持有權、數據加工使用權、數據產品經營權等分置機制是加快數據要素流通、釋放數據要素價值的重要制度基礎,需要進一步通過落地實踐探索完善,希望北京市充分發揮數據要素基礎制度先行區優勢,探索界定數據來源、持有、加工等過程各參與方享有的合法權利,推進健全數據要素各參與方合法權益保護制度,助力中國特色數據產權制度體系實踐落地。
第二是培育多層次數據流通交易體系,讓更多數據“活”起來。數據流通交易體系是持續釋放數據要素價值動力源,只有不斷提高數據的價值創造能力才能激發更多主體積極性。國家數據局正研究起草相關指導文件,從頂層設計推動數據交易流通體系建設,希望北京市立足大數據交易所已有基礎,探索完善公共數據、行業數據等的確權估值、登記結算、合規咨詢等服務,培育發展數據生產、流通、應用等環節企業,構建數據交易流通生態體系。
第三是推動數據基礎設施建設,讓數據安全“動”起來。數據基礎設施是讓數據“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的關鍵載體,讓數據安全可信流通才能實現數據的高效利用。國家數據局正積極關注數據流通相關技術演進,希望北京市充分發揮人才、技術等優勢,積極推進隱私計算、數據空間、區塊鏈等數據流通技術研發和集成應用,布局建設數據基礎設施,為數據可信、高效流通提供有力的基礎支撐。
此外,作為新組建的機構,眼下國家數據局另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積極招錄人才。此前根據國家公務員局網站信息,國家數據局今年計劃在國考中招錄12人,涉及5個司局,專業要求包括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崗位工作內容涉及數據基礎制度和政策研究、數據資源管理和開發利用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數據領域技術應用推廣示范等多個方面。
“結合國家數據局的職能定位,這次重點招錄既懂專業又懂行業的融合型人才。”劉烈宏說,“圍繞數字中國建設、數字經濟發展,將招聘一些熟悉這類工作、具有良好專業背景、善于做規劃、有很強的統籌協調能力、有工作經歷的公務員。”
多地出臺政策搶抓數據要素新機遇
數據已經成為數字經濟發展關鍵“原材料”,憑借其強大價值潛能,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數據交易規模超700億元,預計2025年整體市場規模將超2200億元。
近期,上海、廣東、北京、湖北、貴州等多地政府也紛紛“動”起來,發布政策文件,探索數據要素基礎制度。其中,建設統一的數據平臺是多地政策的著力點之一。如,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11月7日印發的《廣西數據要素市場化發展管理暫行辦法》通知提出,將探索建立統一高效的數據產權登記制度,規劃建設統一的公共數據運營平臺以及建立健全數據安全保障體系等。云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日前發布的《云南省公共數據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意見公告顯示,省公共數據主管部門統籌規劃和建設全省統一的公共數據平臺,各州(市)、縣(市、區)不再建設本級公共數據平臺,為公共數據處理活動提供支撐。
展望未來,業內人士認為,我國數據要素市場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仍需多方探索和努力,以進一步激發其潛力。
從未來數據要素市場規模來看,潛力巨大。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副主任王建冬表示,據初步測算,隨著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不斷深入,“十四五”期間我國數據要素流通市場規模將達到5000億元至10000億元規模,是一個巨大藍海。他認為,現階段亟需結合我國發展實際,建立適配數字經濟規律的新型數據價格機制,以最大限度盤活數據資產價值,培育壯大數據流通交易市場。
民生證券表示,隨著相關政策的持續推進,未來數據治理、確權、入表以及重點領域的公共數據授權運營有望加速推進,加之各地數據集團的落地,產業有望進入加速發展期。華福證券認為,目前,數據要素已形成“1+N”政策體系,數據要素產業有望進入加速發展期,預計數據要素市場“十四五”期間復合年均增長率將超過25%。
來源 | 數據觀綜合自通信產業、中國信通院、人民日報、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