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對傳統生產方式變革具有重大影響,要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將數據納入生產要素范疇;2022年12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下稱“數據二十條”),這是我國首部從生產要素高度系統部署數據要素價值釋放的國家級專項政策文件。
隨著“數據二十條”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繼出臺,數據要素市場培育進展加速,暢通數據資源大循環的方向愈加明確。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快速迭代、大模型與大數據相得益彰的發展態勢中,數據要素戰略地位進一步凸顯。各地方、各部門、各大企業紛紛加快數據要素領域布局,從體制機制、市場流通、產品研發、標準規范等多層次、多角度開展落地方案的深度探索,涌現出數據要素價值釋放新熱潮。
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組織產業界系統梳理了相關內容,展開數據要素系列科普活動。
數據要素
Q&A
問:什么是數據要素?
答:數據要素是指那些以電子形式存在的、通過計算的方式參與到生產經營活動并發揮重要價值的數據資源。
問:數據要素的內核是什么?
答:數據要素概念的內核是提高生產效率與資源配置效率。生產要素是對某一時期經濟發展中所需重要資源的科學抽象,是對生產過程中所投入成本的高度凝練。作為一種理論視角下的概念,從外延角度看數據要素固然包括根據特定生產需求匯聚、整理、加工而成的計算機數據及其衍生形態,但數據要素這一概念不只是對各行業各領域各類數據的指代,更是對數據所蘊藏巨大價值的強調。數據支撐業務貫通、推動數智決策、流通對外賦能的三次價值是挖掘、釋放數據要素價值的主要手段,而激活數據要素的根本目的是將數據以多樣、創新的方式投入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通過數據開發利用增加生產經營活動的投入產出比,促進跨領域活動過程中資源的高效流動,從而全面提高生產效率與資源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