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對傳統生產方式變革具有重大影響,要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將數據納入生產要素范疇;2022年12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下稱“數據二十條”),這是我國首部從生產要素高度系統部署數據要素價值釋放的國家級專項政策文件。
隨著“數據二十條”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繼出臺,數據要素市場培育進展加速,暢通數據資源大循環的方向愈加明確。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快速迭代、大模型與大數據相得益彰的發展態勢中,數據要素戰略地位進一步凸顯。各地方、各部門、各大企業紛紛加快數據要素領域布局,從體制機制、市場流通、產品研發、標準規范等多層次、多角度開展落地方案的深度探索,涌現出數據要素價值釋放新熱潮。
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組織產業界系統梳理了相關內容,展開數據要素系列科普活動。
數據要素
Q&A
問:未來,如何充分開展數據要素基本問題研究?
問:如何推進數據要素應用與流通的創新探索?
問:如何鼓勵數據要素相關技術研發創新?
答:著眼數據要素生產、采集存儲、加工、分析、安全保護各環節,持續推進自主可控技術工具研發,鼓勵人工智能、區塊鏈、隱私計算等前沿技術創新,盡快突破性能、安全、成本等瓶頸;提升各環節通用技術水平,鼓勵技術開源提高相關技術工具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降低技術使用門檻;制定技術應用合規指引,在實際業務中依法依規應用、迭代新興技術,著重發揮技術在解決難題過程中的巨大作用。